远腾物流专注跨境电商物流8年,加拿大小包/美国小包/英国小包/欧洲小包等众多线路!

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若买单报关无法使用,对做亚马逊有何影响?

发布日期:2025-08-14浏览次数:0

近期,跨境圈内热议不断,焦点聚焦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2025年第17号公告——该政策将于10月1日正式落地实施。这一举措究竟会给广大跨境卖家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事实上,这样的变化早已在业内有所预期。从事亚马逊运营多年,尽管我个人此前也频繁采用“买单出口”模式,但内心始终清楚这种操作终将被纳入规范管理。如今政策已然明晰:以代理身份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必须同步向税务部门报送实际委托方的详细信息及对应的出口金额;若未履行此项义务,则所有税务责任将由代理方一力承担。

用更直白的话来讲便是:以往那种隐匿于他人公司名义之下的做法已行不通,责任归属必须明确到具体主体。

 “买单出口”落幕,公平竞争新纪元开启

起源与困境

或许有人不解何为“买单出口”。这实则与跨境电商行业的准入门槛密切相关。按照正规流程,企业若要以自身名义完成出口报关、外汇结算及税务申报等环节,需先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并具备完整的出口资质。然而现实中,众多初创期的小卖家往往难以满足这些条件,自然也无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当订单涌来时,货物亟待发出,他们该如何应对?

在此背景下,市场催生了一种名为“借船出海”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卖家将货物交由物流公司处理,后者再联合合作的报关行,利用拥有资质的企业名义进行申报。这种做法虽在操作层面缓解了资质缺失的问题,但其弊端同样显著:货物由A方发出,报关记录却登记在B方名下,而收款账户又归属于A方。这种“人货分离”的模式导致信息极度不透明,长期以往极易滋生各类违规行为。新政策的核心目标正是要实现出口贸易全流程的可追溯与可核查。

从另一视角来看,此举对那些真正具备实力且合规经营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以往依赖信息不对称获取的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所有参与者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竞争,这正是行业所期盼的健康生态。

市场机制虽能临时解决问题,但唯有规范化才能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个人体悟与转型建议

坦白说,我也曾是“买单出口”模式的使用者之一。多年来深耕亚马逊领域,大家都习惯了这种运作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调整,感到紧张实属正常反应。不过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一趋势其实早有端倪,只是我们因循守旧,不愿主动求变罢了。

对于已经开展退税报关业务的卖家来说,此次政策变动影响甚微。他们只需继续沿用自有公司名义进行出口和收汇操作即可,甚至还能进一步优化流程以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这部分先行者当初选择合规路径,如今反而成为政策的受益者。

针对有一定规模但尚未获得进出口资质的卖家群体,我的建议是尽快启动进出口权的申请程序。尽管前期准备材料较为繁琐,但从长远角度考量,这是最为稳妥的发展路径。拥有自主出口资质不仅能有效规避政策风险,还能使企业合法享受出口退税等多项优惠政策。

至于刚刚起步的小卖家,处境确实较为棘手。若暂时不具备申请进出口权的条件,仍可选择通过代理出口的方式开展业务,但务必精选具备正规资质的代理合作伙伴,并签署严谨的委托协议,确保所有申报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应尽量避免频繁更换代理机构,以保证数据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总体而言,尽管短期内可能会经历一段适应期,但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这种规范化进程对于专注耕耘亚马逊平台的卖家而言无疑是积极向好的信号。

 自主报关VS 1039模式:如何选择?

政策调整后,不少卖家陷入两难抉择:究竟是申请进出口权走自主报关路线,还是转向1039市场采购贸易模式?这一问题值得深入剖析。

基于我的观察经验,如果卖家具备申请进出口权的条件,强烈推荐优先选择自主报关路径。虽然初期手续相对复杂一些,但从战略层面看,这是最具可持续性的决策。自主报关赋予企业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全权掌控,数据透明度高,风险可控性强,同时还可充分享受出口退税带来的政策红利。

1039模式的确具备显著优势,尤其对于初创阶段的小型卖家而言,其准入门槛较为友好。然而,该模式存在明显的地域局限性——若尝试在非本地区域注册个体工商户进行申报,则难以实现全流程自主管控。由于经营者不在注册地驻场,具体运营细节与风险防控均面临诸多挑战。

从实操层面考量,采用1039模式需完成个体工商户注册流程,这必然涉及场地租赁、财务核算及税务申报等配套事务。年度综合成本不容小觑,且部分操作环节尚存合规瑕疵。表面看似低廉的成本投入,经全面核算后可能并不具备预期的经济性优势。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税务监管体系持续强化。尽管1039属于合法贸易范畴,但操作失范所蕴含的风险系数依然较高。一旦触发稽查机制,面临的补缴税款、行政处罚等衍生成本,极有可能超出前期节省的费用支出。因此,在选择报关方案时,不仅需要权衡短期成本效益,更应着重评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风险承载能力。

立足行业宏观视角观察,此次政策调整实则标志着跨境电商领域迈向规范化的重要转折点。以往依赖信息壁垒和政策漏洞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以标准化、透明化为特征的新竞争秩序正在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头部卖家普遍呈现出加速出货、冲刺销量的异常态势。这种表象背后,或许暗含对政策收紧的预期判断——这些市场敏锐度较高的企业可能已提前获悉监管动态,试图在窗口期完成最后的利润收割。

wechat_2025-08-14_102326_252

在既往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确实存在通过买单出口等方式操纵申报数据的灰色空间。但随着政策强制要求全链条数据真实披露,此类隐性收益将不复存在。当行业进入完全透明的合规时代,出货量与纳税额将形成刚性关联,过往依靠信息差构筑的成本优势终将消散。尽管政策实施细则尚未最终落地,市场或将在博弈中探索新的平衡点,但合规经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主动适应变革、提前布局合规体系的企业,无疑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一转型过程虽伴随适应性成本攀升与部分市场主体出清,但也为专注深耕的企业创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当行业回归公平竞争轨道,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方能崭露头角,亚马逊平台的运营环境也将因此得到净化优化。

就应对策略而言,建议卖家在政策过渡期内系统梳理现有业务架构,及时完成资质认证与模式迭代。与其耗费精力探寻监管套利机会,不如将资源聚焦于产品创新与市场洞察。毕竟,可持续的商业成功永远建立在规则框架内的专业化运营基础之上。当所有参与者都在同一套规则下竞技时,那些兼具战略眼光与执行能力的优质玩家,必将成为最终的市场赢家。

标签:

Copyright © 2025 深圳远腾速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5365404号

18938851725